冀時客戶端報道 今年的"三夏",越來越多的智慧農機正在廣袤田野中大顯身手,云端連接麥田,科技賦能收獲,傳統(tǒng)農業(yè)"舊貌換新顏"。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大海:
農機給力,收種方便。在今年的三夏現(xiàn)場,智慧農機成為臨漳縣當?shù)氐囊恢мr業(yè)生產生力軍,他們馳騁在田野上,大顯身手。
今年麥收,農機手郝向寶比往年可輕松不少,這都要歸功于這臺"全副武裝"的新型智慧農機。
邯鄲市臨漳縣農機手 郝向寶:
記者:師傅我看你這個收割機跟普通收割機是不是有不同之處?
對,第一個四輪監(jiān)控(四點定位)是最好的,這個顯示屏上什么都有,水溫、定位都有,特別方便。
開著這臺智慧農機,既能從顯示屏看到眼前實收的小麥面積,還能憑借大智慧農機平臺隨時了解待收地塊的分布情況。這塊地多久收完,收完后下站去哪兒,靠著智慧農機提供的信息,郝師傅對收割轉場能夠更加心中有數(shù)。相較于以前一天只能收割50多畝地,這作業(yè)效率大幅提升。
邯鄲市臨漳縣農機手 郝向寶:
記者:你現(xiàn)在一天能收多少?
要是散戶的話,一天就是一百七八(十畝),要是承包地就是二百多(畝)。
智慧農機的"點"上發(fā)力,背后是臨漳農業(yè)信息技術的"面"上助力。當?shù)赝ㄟ^物聯(lián)網實現(xiàn)對小麥聯(lián)合收計產、高速精準播種、精準變量施肥、施藥等全環(huán)節(jié)的智能化連結。今年,臨漳縣參加"三夏"的1100臺農機中已有80%安裝了智慧物聯(lián)網系統(tǒng),正在廣袤的麥田中一顯身手。
邯鄲市臨漳縣農機手 張亞飛:
記者:現(xiàn)在咱們干活比以前要方便太多了。
對,都是電子化,車的位置,手機定位、APP什么都裝上了,挺方便的。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