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賽事正酣,賽場內外,中國元素分外亮眼——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球,富有“中國智慧”的冬奧場館令人驚嘆,特色美食頻上熱搜……“中國風”遍吹的北京冬奧會,不僅是展現(xiàn)競技實力和體育精神的舞臺,也以無盡的文化魅力收獲世界的掌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北京冬奧會上,處處都充滿著豐富多彩的“中國風”元素,從冬奧吉祥物、冬奧體育圖標到冬奧場館的構思設計,再到獎牌、制服的精巧設計,無不折射出中華文化之美和濃郁的文化自信。北京冬奧會各項賽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賽場外,各國運動員和媒體紛紛花式打卡北京冬奧會,并在社交媒體上更新“朋友圈”。冬奧村的美食、科技元素以及別具特色的中國文化都深受他們的喜愛。打開冬奧會的窗口,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自信、生機勃勃的中國。
“中國場館”吸睛,彰顯文化底蘊。“雪游龍”采用了中華文化圖騰“龍”的創(chuàng)意,16個角度、坡度不同的彎道,如一條蜿蜒游龍盤踞在山脊之上;“雪飛燕”的整體輪廓似振翅欲飛的燕子,運動員滑行其間猶如飛燕馳雪;“雪如意”靜臥于古楊樹場館群,整個跳臺都散發(fā)著一種中國式審美……中國氣派與奧運風采交相輝映,無論是場館設計還是場館命名,北京冬奧場館不僅體現(xiàn)大國風范和魅力,同時也充分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彰顯出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座座流光溢彩、令人贊嘆的冬奧場館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不僅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獨特性的重要窗口,還是展示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靚麗名片。比如,運動員從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騰空而起,背景是盤旋在崇山峻嶺中的萬里長城,古老與現(xiàn)代交匯出壯美的風景。美國隊選手安娜·霍夫曼興奮地發(fā)布了一條視頻,贊嘆“真是太酷了!”
“中國美食”圈粉,展現(xiàn)文化魅力。根植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北京冬奧村餐廳共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菜品678道,中餐占到了三成,菜品數(shù)量在200道左右。自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中國味道”屢屢在社交媒體刷屏,一系列特色美食,讓運動員體驗中國飲食文化的魅力。來到中國、住進冬奧村,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朱莉亞·馬里諾迷上了餃子,“冬奧會以來,我大概吃了200個餃子”;馬耳他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選手珍妮絲·斯皮泰里,比賽間隙咬了一口豆沙包;荷蘭速度滑冰選手尤塔·萊爾丹鐘情麻辣燙;美國單板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化身“吃播”博主,把宮保雞丁、蔥花餅、麻婆豆腐和擔擔面等中國美食吃了個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閑暇之余也是跟隨媒體打卡了奧運村的餐廳,他表示過年吃了很多餃子,自己最愛吃辣……舌尖上的冬奧之旅,讓國外來賓“飽腹而歸”;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讓眾多選手贊不絕口。
“中國美學”暖心,詮釋文化自信。北京冬奧會上的中國文化元素無處不在,有設計靈感來自于“中華第一燈”的西漢長信宮燈的冬奧會“火種燈”, 以中國憨態(tài)可掬的國寶大熊貓和中華燈籠為原型而設計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模仿中國傳統(tǒng)青銅禮器——尊的“儀式火種臺”,印有“金鳳凰”與“火紋”的火炬接力標志,來自于“敦煌飛天”的冬奧會火炬“飛揚”,開幕式上傾瀉而下的黃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奧運五環(huán)、大如席片的燕山之雪,奧運會賽場上有的選手在比賽中頭戴印有浴火重生圖案的鳳凰頭盔,有的選手發(fā)型則修理成“哪吒頭”,更有風靡賽場的刮痧、風油精、火罐等“中醫(yī)藥瑰寶”…………以“中國風”托起“奧運范”,極好的把中國文化最閃亮的元素和奧林匹克體育賽事完美融合在一起,使“中國之美”與“五環(huán)之美”交相輝映,讓中華文化釋放出源遠流長的璀璨光芒。
?。ń鹧蚓W文/羅建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