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四月二十三日,我們迎來了第三十個世界讀書日。今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讀書日主題定為“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梁”,倡導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傳遞智慧,為構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動力。
在當今快節(jié)奏時代,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保持思維活力、抵御認知退化的關鍵能力。當我們打開一本書,便進入了一個可以自由翱翔的心靈空間。通過閱讀,我們得以超越自身局限,體驗百味人生。這種超越性體驗在日益封閉的“信息繭房”面前顯得尤為珍貴,它不斷提醒我們,真實的世界遠比我們已知的更廣闊?!罢嬲陌l(fā)現之旅不在于尋找新的風景,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遍喿x賦予我們的正是這種“新的眼光”,它使我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遠方,在理解過去的基礎上想象和構建更美好的未來。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弊x書,不僅是一件高貴的事,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是人類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那么,讀者就是一個最美好的身份。
閱讀的重要性,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密碼,更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石。未來的樣子,或許就藏在我們今天所讀的每一頁書中。
書香滋養(yǎng)在校園
閱讀的種子開始發(fā)芽,文化的發(fā)展也必然花開滿園。
為充分發(fā)揮各級公共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群眾的重要職能,把優(yōu)質文化資源送達基層,在全市營造“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文化氛圍,4月20日,我市啟動了2025年“世界讀書日”暨張家口市全民閱讀活動,以“深化全民閱讀書香直達基層”為主題,推動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活動當日,河北北方學院研究生志愿服務基地揭牌,該學院研究生學院團委指導教師王脈表示,此次志愿基地在市圖書館成功落地,開創(chuàng)了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協(xié)同發(fā)展的全新模式,不僅推動了社會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與共享,助力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也為張家口市打造教育強市添磚加瓦。今后,學院“蒲公英”支教團將圍繞“全民閱讀”這一主線,依托多學科交叉優(yōu)勢開設“全學科閱讀工坊”課程,主推文學經典研讀、英語原著共讀和經典史籍閱讀等課程?!捌压ⅰ敝Ы虉F將創(chuàng)新“非遺閱讀+”手工體驗課堂,在以閱讀課程培養(yǎng)孩子們人文素養(yǎng)的同時,又以非遺扎染、剪紙和風箏課堂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協(xié)作能力,助力其全面發(fā)展,為書香社會建設注入創(chuàng)新活力。
“我校以‘品讀經典閱見美好’為主題,精心策劃了讀書系列活動。活動分為‘領讀篇’‘悅讀篇’‘共讀篇’‘誦讀篇’四個篇章,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帶領師生探索閱讀的魅力,共享書香芬芳。”市職教中心辦公室主任賈煒說,師生們通過錄制“一段視頻”了解經典著作背后的故事,以共讀“一本好書”開啟深度閱讀之旅,用交流“一些感受”分享閱讀心得,并借助“一個案例”探討書籍對人生的啟迪?;顒又荚谝龑Т蠹易哌M歷史長河,拜會閃耀的“群星”,感受人類文明的璀璨時刻,進一步激發(fā)閱讀興趣,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據了解,市區(qū)多所學校,教室都有專門的圖書角,許多班主任還設置了每月一書、每周一詩、每日一句等讀書活動。
“學校是孩子閱讀的主場”,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書香校園’活動逐漸在我市各中小學校推廣,以此為載體的,各種讀書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p>
讓“悅讀”持久永恒
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其宗旨也正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感謝和尊重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家、科學家、文化大師、思想大師。
“讀書日我館開展了‘閱讀之美’攝影大賽,‘幼兒園里的水墨日記’師生國畫展覽?!笔袌D書館副館長姜穎說,今年將獨自或聯(lián)合多方舉辦13項重點閱讀活動,主要有紀念京張鐵路肇建120周年系列讀者活動,視障讀者光明閱讀邀請賽,“文化大餐百姓點單”流動閱讀服務,“閱讀推薦官”評選等多種類型全年齡段讀者可以參與的閱讀活動。市圖書館還在經開區(qū)東山朗詩樾和橋東區(qū)勝利公園建成了兩家24小時城市智慧書房,力求將優(yōu)質文化資源送到百姓身邊,打造“十分鐘閱讀圈”。作為一級圖書館,市圖書館將充分發(fā)揮省社科基地和省科普基地優(yōu)勢,積極倡導全民閱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圖書館成為市民的精神家園和文化殿堂。
市新華書店有關負責人講,零售圖書銷售量最大的是少兒類圖書,購買人群主要是學生家長和青少年學生。中年人更偏向專業(yè)技術類、歷史傳記、社科人文類圖書,“90后”“00后”偏好科幻、懸疑推理類圖書。
與學校濃厚的閱讀氛圍一樣,在社區(qū),在企業(yè),在城鎮(zhèn),在鄉(xiāng)村,閱讀的“觸角”無限延伸。同時,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目前,我市所有鄉(xiāng)鎮(zhèn)都建起了文化站,村級建起農家書屋和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xiāng)村文化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yè)教授、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韓仰熙認為,讀書是很自我的事情,特別是從讀書者的目的而言,大抵有關安身立命。一是為了工作,從過去的“考取功名”,到今天的學生考試、公務考試前大量的讀書活動,目的就是飯碗,就是前程,就是命運的把握或改變。二是為了修為、學養(yǎng),乃至興致和樂趣,決不死記硬背,決不急功近利,決不生吞活剝,甚至可以隨興而為,看些閑書。從閱讀效果看,前者可能會乏味,后者可能更持久永恒。
看見未來的樣子
經常有人問,現在還有人讀詩嗎?讀書有用嗎?
“我們讀書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yī)學,法律,商業(yè),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愛情……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我想電影《死亡詩社》中的一段臺詞回答了這個問題。
是的,為什么要讀書?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因為我們擁有靈魂,因為充滿激情的靈魂需要一份光亮引領。有光亮,生命才有方向。
“有一位讀書人打動了我?!彼挟吙『?,是一個地道的農民。他養(yǎng)豬,種地,生活在張家口壩上一個貧瘠的村莊里。他總是在干完一天苦累的活計之后,在別人入睡的夜里,在炕頭上,在昏黃的燈光下,讀書,寫字……有人不理解,覺得讀書對于他難道能讓日子變富裕嗎?
我要替畢俊厚回答:讀書不能讓日子變富裕,但是能讓日子變幸福。即使是在嘈雜擁擠的集市上,都能一眼認出畢俊厚,因為他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神采,他總是穿著干凈的襯衫,他的眼睛更明亮,他的笑容就像孩子一樣。
龍應臺說,如果說讀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而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畢俊厚,一個在泥土里勞作的人擁有了,看見了。
讀書,能讓我們一起從塵世間抬起頭,仰望天空,看陽光穿透云層,看星辰穿透夜色,看那些明亮的事物,向著明亮那方。(記者 郝瑩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