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華
今天,當文學界和讀者為作家胡學文的成就驚奇感慨時,他們發(fā)現他來自冬奧冰雪項目的舉辦地張家口。 因為冬奧,今天人們對張家口已經很熟悉了,可是對張家口的文學歷史和文學成就卻還不是十分了解。 其實,張家口一直就是一片文學的沃土,在這片土地上不僅涌現出許多著名的作家,而且這片土地上的人物形象、生活狀態(tài)和集體人格也進入了當代作家的作品中并流傳于世,于后。 遠的不說,從張家口被稱為“第二延安”開始至今,這里的文學一直文脈綿長,碩果誘人。
2020年12月6日,作家梅潔(右)在西安與賈平凹舉茶慶賀相見。
1945年8月23日,作為察哈爾省省會的張家口成為中國共產黨解放的第一座省會城市,這座塞外古城匯集了以周揚、周巍峙、成仿吾、鄧拓、蕭三、丁玲、孫犁、賀敬之、 艾青等為代表的3500 余名黨的文藝精英,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紅色文藝浪潮。
著名作家丁玲就是在這個時期來到張家口的,她以涿鹿溫泉屯村等地的土地改革為題材寫作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這是我國第一部再現土改運動的現實主義長篇力作,該小說獲得斯大林文學獎,成為中國革命文學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
還有一個作家,不應該被張家口忘記,那就是散文作家曹世欽,他也是個老革命了,曾任《察哈爾日報》察北通訊站長,張家口地區(qū)《長城報》農經組長,中共張家口地委宣傳科長,中共張北縣委書記,《河北日報》編委、文藝部主任,《北京日報》副總編輯, 高級編輯。1956 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是五六十年代比較活躍的一名作家。 著有詩集《曹世欽題畫詩選》、《塞上散詩》,《曹世欽散文選》等多部作品并獲全國獎項。
《朝暉》是1974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說集,其中收有康保作家宮克一的《駿馬飛騰》。 《駿馬飛騰》在當時可謂紅極一時,出了連環(huán)畫本,拍了動畫片, 在全國影響很大?!厄E馬飛騰》里關于草原的景物描寫非常文學化,作品中一些細節(jié)描寫也非常真實,富有生活情趣。
著名作家汪曾祺也曾在張家口的沽源生活過,這段經歷對汪曾祺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甚至可以說是巨大的。因在沽源的經歷,汪曾祺創(chuàng)作了散文《沽源》、《壩上》、《隨遇而安》等,以及小說《黃油燒餅》。 1982年汪曾祺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汪曾祺短篇小說選》,共選入十二篇作品,其中有七篇就是以張家口為背景的,《羊舍一夕》《七里茶坊》等都堪稱生動描寫張家口的名篇佳作。
上世紀80年代,是文學的興盛時期,張家口的文學更是繁榮昌盛,涌現出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家。
梅潔, 全國著名散文、報告文學作家。 迄今為止,已出版33部、發(fā)表700多萬字的文學著作,獲得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獎項共80多項,取得了引發(fā)全國矚目的文學成就。 所創(chuàng)作的關于張家口的《商道》《天下蔚州》《泥河灣》《美麗的蔚縣剪紙》《在這塊土地上》等十幾篇作品都發(fā)表在《十月》《人民日報》等全國重要報刊。 她為張家口的文學事業(yè)和對外宣傳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張立勤,也是全國著名的散文作家,曾在張家口市文聯(lián)工作,著有中篇小說五部, 話劇劇本一部,散文集《樹中的女人》等七部,發(fā)表作品約200萬字。 曾獲第六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三、四、九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入圍第三屆魯迅文學獎。
楊松霖,曾任張家口《長城文藝》、河北《詩神》編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就以獨特的思考和表達方式震動了中國詩壇,成為獨樹一幟的詩人。 此后,他每發(fā)表一首詩,都受到詩壇的普遍關注,被詩評界譽為“楊松霖現象”。 他的《關于路的兩種假設》《關于門的四首詩》等詩篇,時過將近40年,仍然無人可以出其左右。
阿寧,本名崔靖。 原張北文化館創(chuàng)作員,現為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作室專業(yè)作家,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狠如羊》、《堅硬的柔軟》等十余部。 河北省第七屆、第八屆、第十一屆文藝振興獎,第二屆孫犁文學獎獲得者。
進入上世紀90年代至今,以胡學文為代表的張家口作家更是令文壇刮目相看。 胡學文著有長篇小說《有生》等5部,中篇小說集 《麥子的蓋頭》《命案高懸》等16部。中篇小說《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血梅花》獲第十四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小說《奔跑的月光》被改編為陳建斌主演的電影《一個勺子》。 《婚姻穴位》被馮鞏改為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胡學文用作品確立了自己在當下中國文壇的地位,贏得了文學界的廣泛認可,評論家們說:“張家口為當代中國貢獻了一個很重要的作家———胡學文。他是這個城市帶有符號性質的人物。 ”“胡學文作品的字里行間顯現出了中國氣派和中國經歷。 ”
此外冀海蓮的小說、詩歌,杜忠的文學劇本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由此看來,冬奧的冰雪之城張家口也是一座既產生了著名作家又承載了文學使命的文學之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