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wǎng)訊:近期,為推動“后奧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張家口宣化區(qū)全力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加快實施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和標志性重大項目,其中宣化區(qū)古城旅游保護開發(fā)“護城河水系修復項目”格外引人關注。自古以來,宣化不僅是戰(zhàn)略要地,還有著被喻為“塞北江南”的另一面,期待古城宣化早日再現(xiàn)“碧水繞城郭”的盛景。
“塞北江南”,水曾是這座古城的魂
“水曾是這座古城的魂! ” 梁向東難掩激動地說。 他是土生土長的宣化人, 常年行走于銘刻著滄桑印記的古城墻下, 不時從古樸莊嚴的鼓樓、 寺廟等古建旁經過, 耳濡目染中便對當?shù)貧v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十幾年的潛心考證, 并不斷與圈內人交流探討, 如今他對于宣化的歷史已頗有見解。
“在很多外地人的印象中, 宣化僅僅是一座軍事重鎮(zhèn), 其實古時它還很‘江南范’。 ” 梁向東說。
柳川河綜合治理效果圖。
宣化也確實如此。 這座古城歷史悠久, 秦漢時便是抵御外族的邊塞前沿。明朝初建后,蒙古勢力退回草原, 朱棣便天子守國門,遷都北京。于是宣化又成為了拱衛(wèi)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前沖, 并成為了明王朝九個邊城之首, 曾是駐兵最多的地方。而“京師鎖鑰”“長城要塞”“神京屏翰” 等得名也足以說明它在各個朝代軍事上的重要性。
但宣化卻也曾是 “夢里水鄉(xiāng)”。 1394年,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次子劉璟受命重新修筑宣化城。 劉璟來到這里后, 看到曾為雄武軍治所的唐代舊城,歷經遼、 金、 元已是殘破不堪。由于第一次主持修城,于是他不敢怠慢, 反復勘察地形。 當他站到北山上時, 宣化城一下子盡收眼底, 周邊的河流將宣化城層層罩護著, 連綿的群山屏列四周, 簡直是一塊風水天成的寶地。 從這段記載中可感受到當時這里水域之豐沛。
明代《宣化新城之記》碑文中對古城及護城河也有描述, 當時筑成的宣化城,城四角有角樓,城上有鋪宇、箭孔,城外有壕塹、護城河、吊橋等,整個城池儼然是明代北京城的縮本,僅規(guī)模較小而已。
此外,當?shù)剡€流傳著一首古代童謠,其中“七十二座廟呀,七十二座橋……”,將古時宣化橋、 廟相連的“水城” 景象描繪了出來。2014年,在對宣化北城墻進行修復施工中, 當?shù)剡€發(fā)現(xiàn)了水門遺存。 水門是明代為引城北柳川河水入城而在北城墻修建的通道,每個水孔寬約1米、高約2米、深10余米的三孔水道的出現(xiàn), 說明當時城中水系已很發(fā)達, 也印證了相傳的 “塞北江南”之說。
“水城”遠去,期待“碧水繞城郭”
既然宣化曾是一座“水城”,那么這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又是何時消失的? 梁向東翻閱大量歷史資料, 并沒有找到明確答案。 但他卻從一篇清代文獻中看到了蛛絲馬跡。
“泮池”是一種半月形水池, 它是古代官學的標志。 宣化府學學宮的泮池有三楹 (兩根立柱之間為一楹)大小,用石頭壘砌,與宣化總兵署后的水道連通, 可經城墻下水關及城內干渠引來柳川河水,呈現(xiàn)一派碧波蕩漾的景象。然而到了乾隆年間, 由于城內人口劇增, 房屋日見稠密, 人們又在房前屋后開荒種菜,毀壞水道,爭相取水也時有發(fā)生, 導致泮池進水減少已露端倪。1824 年在對學宮進行維修時, 泮池竟幾近干涸。1896 年,因缺水,為保文脈宣化府學索性進行了搬遷。 曾經的盈盈池水已消失不見,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此時宣化已然缺少了依山傍水的靈秀之氣。
注入柳川河水的萬柳公園。
時光流轉。 雖然解放后, 由于氣候變化等諸多因素,河面寬廣的“水城”宣化已遠去, 卻也充滿著生趣。 春天到河邊踏青賞花,夏天到柳川河里游泳、摸魚, 秋天收割三河之水孕育的稻米, 冬天到河水凍結的冰面上盡情滑冰,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梁向東融入研究當?shù)貧v史的圈子后, 一次座談會上, 一位老友還饒有興致地講起30多年前的洋河,令他印象深刻。 那時,洋河南是大片蘆葦蕩,常常能撿到大雁蛋。 洋河中成群的魚兒暢游其中,岸邊鳥叫蟲鳴好不熱鬧,人們陶醉其中時常流連忘返。 而隨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高樓大廈多了,小轎車多了, 而那份與水的親近卻少了。 這樣的感觸也引起了很多像梁向東這樣熱愛鄉(xiāng)土人士的共鳴,對“碧水繞城郭”的憧憬總是縈繞在他們的心頭。
引水鑄魂,持續(xù)釋放生態(tài)效益
隨著社會發(fā)展, 人們對于充滿歷史斑駁的古建筑也愈發(fā)關注。 宣化是我國北方現(xiàn)存古城中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地位重要的城池, 自2005年開始,當?shù)乇銌恿吮Wo修復工程,相繼完成了清遠樓、時恩寺、高遠門、角樓、馬道、城墻等20多項保護修繕工程,古城“京師鎖鑰”的風貌逐步恢復。
近年來, 隨著城內古跡迎來新生, 很多有識之士更期待“引水鑄魂”。 為再現(xiàn)昔日繁華水景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宣化區(qū)遂啟動了柳川河修復工程。 柳川河是宣化古城西護城河, 在古城西南匯入南護城河洋河,古時更有“柳川河水貫全城” 之說。 按照“花港觀魚、 柳川夕照、楓巒疊翠、古道還悠”等“一湖一街十景”設計,當?shù)貙αê恿饔蜻M行了清淤引水,栽植樹木,打造洲嶼、崗阜、長堤等綜合建設。經過努力, 于去年一座柳川河環(huán)繞的山水園林 “萬柳公園”全面建成。這座占地約40公頃的公園因有2.1萬平方米水域的融入,一經開放后, 便立即成為了當?shù)鼐用窈陀慰托蓍e健身游玩的好去處。
生態(tài)修復后的柳川河景色。 陳曉東 梁濤 攝
今年以來, 為盡快融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大棋局”,宣化區(qū)深入挖掘整合歷史文化、 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基礎等要素,找準發(fā)展定位, 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精心構建“四大”旅游體系和“一大”品牌。 這其中就包括持續(xù)放大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 品牌效應, 豐富拓展宣化古城等文旅項目, 提升古城旅游線路的檔次和品位一項。目前, 隨著古護城河柳川河流域下游段蓄水試運行, 中游段綜合整治工程也已展開, 力爭年底完成主體項目。
“昔日護城河水將再次波光粼粼, 依河而居的人們又可以近距離地親近自然, 這種都市生活下難得的山水之樂也必將會惠及這座古城。 ”梁向東說。(記者 趙曉剛 通訊員 孫明鵬)
1.本網(wǎng)(張家口新聞網(wǎng))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wǎng)”、“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jù)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wǎng)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wǎng)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